“英格蘭的歷史學(xué)家會說我是個騙子,但歷史正是由那些絞殺了英雄的人寫的”開頭的一句,讓我突然震了一下,這讓我開始從一個側(cè)面懷疑、思考歷史,我們所學(xué)的歷史,是由勝利者譜寫的,罄竹難書的罪行,可以輕易的被勝利者們涂改,所以,我們很可能都是蒙在鼓里的天真的傻瓜而不自知,為擁護了絞殺了英雄的人,而自豪(無意,只是思考,莫要留心)。而且這句已經(jīng)讓我猜到主角的bad ending,看到后面幾乎絕望了,華萊士眼里的希望、天真越是閃爍,我就越是心疼。 全片讓我思考的最多的是華萊士與王妃
《勇敢的心》以13-14世紀英格蘭的宮廷政治為背景,以戰(zhàn)爭為核心,講述了蘇格蘭起義領(lǐng)袖威廉?華萊士與英格蘭統(tǒng)治者不屈不撓斗爭的故事,其實這場戰(zhàn)爭就是自由力量與奴役力量的戰(zhàn)爭。
影片開始,幼年華萊士就目睹了村里人被英格蘭軍隊誘騙到小屋被殘忍吊死的場景,華萊士的父親也在后來與英軍的戰(zhàn)爭中被殺,在父親下葬的那一刻他強抑無限的悲痛,但繆倫(鄰家女孩)摘下一朵紫色薊花送給他時他卻落淚了。這個場景,讓我知道,即便是素不相識,人們也會相互產(chǎn)生憐憫,這是人的天性。這也讓我想起英國偉大哲學(xué)家羅素所說的“有三種簡單而強大的情感主宰著我的一生:對愛的渴望、對真理的探求、對苦難大眾的巨大悲憫?!边@是自然法在我們?nèi)祟惿砩系娘@現(xiàn),它一直存在,并且在越純潔的人身上(例如孩童),越能顯現(xiàn)它圣潔的光輝。小小的繆倫顯然沒有受到她父母的教育說要在別人遭遇不幸時要同情別人,但她還是掙脫了母親的手摘一朵小花安慰小華萊士,這是人世間最純潔的愛,這種愛是自然流露的,愛是自由的體現(xiàn)。
其實,在決定寫下《勇敢的心》之前,我稍微猶豫了幾秒鐘。
這倒不是因為我懷疑它在我記憶中的重要程度,而是我有些擔心寫下這樣一部程式化的梅爾·吉布森電影太過庸俗。不過我馬上就為自己的擔心而感到更加庸俗。不能忠于自我只會使一切感受記憶想法變成了人云亦云,失去所有存在的意義。而忠于自我也可以被認為是追求自由的一個方面。自由,正是《勇敢的心》全部的意義與目的。
這部電影我也看了不下五遍,不過除了第二次,幾乎每次都是巧合。第一次看應(yīng)該是在大二那年。英語系的學(xué)生會為了增加資源決定在全校范圍內(nèi)出售電影卡,每個禮拜可以到他們系的大自習(xí)教室去看無字幕的英文原聲電影。我當初買這個卡純粹是為了學(xué)英語,可沒想到竟然看了很多部超級經(jīng)典的電影,包括《秋日傳奇》和《勇敢的心》。
我的卡本來是每周日晚,可那個禮拜的周六不知什么原因我在人家電影放映到一半的時候混進了教室,平白多蹭了大半場電影。電視屏幕上是兩個中世紀打扮的歐洲男人正在一座黑暗的城堡中計劃什么陰謀,我似懂非懂的聽到什么“國王”,“王位”
梅爾吉普生躺在行刑臺上,那一聲FREEDOM!多年來縈繞于心,揮之不去。人生本就平淡,在這個平庸的年代你我默默無聞,但無法拒絕對自由的守望。我只期望在這個平庸的年代能保有有思想的自由的心,像孤獨的長跑者在夏日籠罩著薄灰的操場上奔跑。同樣是自由的吶喊,雖然這聲音無法打碎皇后愛情的夢想,但卻能給我些許力量。
【勇敢的心】有味道!電影的兩點感觸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1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