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二月,感覺成了動畫片的天下,實在是沒有什么好片子,特別是明知道《美人魚》很爛,還堅持著去看了一下,然后確認確實很爛之外,對于國產片實在是喪失信心。于是突然發(fā)現(xiàn)只余動畫片可看了,于是,先去看一下童年回憶《圣斗士星矢》,然后發(fā)現(xiàn),哎,雖然人物面貌有所變化,但是似乎還是有記憶里的影子。和同事討論,大家覺得星矢陌生,也許是因為我們以前習慣了配音版的緣故呢。
然后又悶了,雖然不是《火影忍者》的粉絲,但是發(fā)現(xiàn)火影的票房居然比圣斗士還高,于是抱著獵奇的心理,又去把火影看了,似乎有點明白,為什么像圣斗士和火影能夠一直經久不衰,那是因為大家都有著燃爆的青春啊。
然后又悶了,在《蝙蝠俠大戰(zhàn)超人》來臨之前,還有什么可以看呢,發(fā)現(xiàn)兩部根據(jù)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一部是《地心營救》、一部是《飛鷹艾迪》這樣的片子不可謂不好看、也不可謂不勵志,然而票房卻不會理想。不是我看不起國人,而是根據(jù)馬斯洛需求理論,絕大多數(shù)還在溫飽線上掙扎的我們,同樣價錢,誰不想去看看明星或者搞笑的喜劇呢
《The 33》將發(fā)生在智利的礦難奇跡搬上大熒幕,但卻又沒有將“難”拿出來博取同情,反倒成為了一場勵志電影。
或許是見慣了拿“難”來大寫特寫悲情,《The 33》的獨特風格確實讓這部災難電影變得不太一樣。
其實故事的結局并沒有多大懸念,所以電影的中心圍繞在33名礦工身上,最重要的兩場戲分別在33名礦工面對最后的食物做了一場幻想和馬里奧要簽約出書后其他礦工所排斥。
這部通過弱化災難、強化感情的電影去表現(xiàn)了一場人在災難下的求生變化,33名礦工的感情變化成為一次成就奇跡的最大關鍵。顯然,電影是為了去表揚勵志因素,而弱化了災難成型的原因。
這部電影其實變成了一部勵志劇,卻不能引起我們的反思。礦難的形成,很多時候是人的貪婪形成的,而貪婪反而成為了吞噬人生命的關鍵。每年因礦難而失去生命的人那么多,不能因為一次奇跡而忽視,因為哪怕是一個生命都是不能被忽視的。
(冷子墨原創(chuàng),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已發(fā)表于《環(huán)球銀幕》2月號,如有轉載,請一定注明并聯(lián)系本人。
----------------------------------------------
說起礦難片,我們腦子里首先蹦出的都是昏黑的場景和凄慘的人貌,但導演派翠西亞·里根卻證明,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故事,依然能用豐富而漂亮的色彩展現(xiàn),大片黃土地,與藍天相配,加上拉美的鮮艷衣裙,美感不輸《瘋狂麥克斯:怒道》。當然,這故事曾震驚世界,宛如神跡:智利69天成功營救33名礦工。
電影開場,礦工和他們的家人在派對上玩耍,吃吃喝喝,談談工作
地心營救:在智利,階級兄弟的命有多重?[貓]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1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