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想看很久卻一直未看的電影,都說是描寫工廠有關的,看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不是如此。
電話那邊的人
影片開始還以為是個懸疑劇,老太太家電話經(jīng)常響,還有人丟石頭,到底是誰闖入了老人的生活?
這是觀看者的第一個疑問。
影片并沒有想找到這個人,而是由此牽扯出的各種事情。
老鄧的生活好像出了問題。
老伴去世了,每天一個人在家里和記憶里的老伴說話。
老母住養(yǎng)老院,照顧到心力交瘁。
喜歡管事,覺得小兒子不會做飯,照顧不了自己,為了孫子的事經(jīng)常和大兒媳婦爭吵。
看到這里
之前還為錯過了《闖入者》而憂桑了一陣,今天看了覺得這部片子遠沒有達到我的預期。尤其不滿意導演為了吸引觀眾而以懸疑驚悚的方式來展示這個故事,就像馮驥才在《一百個人的十年》里寫的,最怕后人對前輩的苦難抱著一種尋奇探秘的態(tài)度。更唏噓的是,即便如此,這部電影的票房也并不怎么樣。讓我有所感觸的是在呂中飾演的老鄧上,看到這個角色就讓我想起了呂中老師在《小井胡同》里飾演的小媳婦,老鄧的昨天可能就是小媳婦,小媳婦的后來可能就是老鄧。有的時候社會寬容真的是一種很模糊的概念
大五一,一個人去看了《闖入者》。與它同期的有《左耳》,《何以笙簫默》之類愛情片。各式情侶都去影院追求浪漫。我也就不湊份子,浪費錢財了。
《闖入者》和《十七歲的單車》等一樣,對待文革,側(cè)面觀之。然,這種不是正面的展示(也不可能正面展示得了)卻將那種深層的悲哀表現(xiàn)得更加清晰。唯一要吐槽的就是排片,真是...算了...
片子因瑣碎而更加真實,就像我們每一天過得日子一樣,平常簡單。就在這樣的生活中出現(xiàn)了意外。這意外引申出一個故事。這種結(jié)構(gòu)很有帶入感。
簡單說,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結(jié)尾。摔下樓的聲音短促至極,錯愕間,影片就結(jié)束了。戛然而止得讓人來不及反應。很多沒說完的話,結(jié)束了就結(jié)束了,說其實也說不清。
每個人都一樣,在完成對自我的救贖。但在現(xiàn)實的殘忍之下,救贖的成功與否就不得而知了。
《闖入者》是一部比較出色的電影,言之有物的同時融入了一定的商業(yè)元素,耐看又讓人深思回味。但缺點也比較突出,那就是電影情緒的斷裂。
電影開頭就描述一位獨居老人的生活,神經(jīng)質(zhì)、頑固、孤獨、顫顫巍巍都讓觀眾不是滋味。主角就如同一名“闖入者”,闖入了不屬于她的兒子們的生活,于是她成為多余的,并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獨生活。在觀眾已經(jīng)逐漸進入這種氛圍設置的時候,電影筆峰一轉(zhuǎn),主題從孤獨老人變成了wenge反思,“闖入者”從老太太變成了貴州小伙子。電影情緒就此斷成了兩截,觀眾被迫重新進入新的語境,被迫忘卻前半段的情緒慣性。然而觀眾的情緒已經(jīng)紊亂,即便后半段再怎么精彩,也混有前半段的雜質(zhì)。
這對電影整體而言是一種傷害,或許編導想豐富電影內(nèi)涵,因此打算取多層次的切入。然而wenge本身就是沉重的話題,走多元化情緒來豐富電影層次感的做法純屬投機取巧,也是缺乏自信的表現(xiàn),不得不說是敗筆。
當然,相對與電影的優(yōu)點而言,白璧微瑕可以視而不見。與婁燁的《推拿》相比,王小帥沒有過多在視角鏡頭上做功夫
闖入者的王小帥再不是那個拍出十七歲的單車的王小帥了。躁動的少年和逼仄的胡同是我對于他的初印象。然后很多年后,在這樣一個對嚴肅片來說最惡劣的時代,王小帥以一聲悶響,一個孤單的窗欞,震撼了我。
曾經(jīng)在看《朗讀者》的時候,那種一幀鏡頭,一個表情,一句臺詞架構(gòu)起來的切實的代入感以及深沉的人文關懷讓我無比震撼。我們已經(jīng)無數(shù)次在大熒幕上看到過關乎二戰(zhàn)的片子,而這類電影必然會有槍林彈雨,血肉橫飛,支離破碎的場面,無論多短。然后戰(zhàn)栗的戰(zhàn)爭硝煙散去,比斷壁殘垣更為可怕的是破敗的內(nèi)心世界。以及戰(zhàn)后一代人的生活境遇?;谖膶W作品拍攝出來的《朗讀者》,對于人文的思考和探索重新改寫了戰(zhàn)爭片的一般模式
中國電影正處于一個危險又晦澀的時代。狹窄的創(chuàng)作空間和層層的審查,締造了一個只會謳歌和盲目煽動情緒的電影時代。《我11》和《闖入者》卻證明了即使是在目前的環(huán)境之下,我們?nèi)匀皇悄軌蛘_的交代歷史的。從個體小人物的生活出發(fā),窺見事件背后的暗流,感知到更深層的東西。在動蕩中逆轉(zhuǎn)了命運
秦昊主演,《闖入者》:關于家庭問題的寫實手法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15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