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香港文化的無根性,至今聽過最直白的電影臺詞是《去年煙花特別多》中的:“以后,十月一日就是中國這個爸爸的,十月十日就是臺灣這個媽媽的,那七月一日就是香港孤兒的日子了?!鄙踔劣须娪皩W者分析九七前香港影壇之所以涌現(xiàn)出一大批的黑幫題材電影,是因為長期的殖民地統(tǒng)治使香港沒有關(guān)于“父親”的記憶,“無根一代”找不到自己身份的認證和來源,“無父狀態(tài)”下電影中的黑幫老大形成了“代父”的形象。
《阿飛正傳》中的主人公旭仔,自幼被生母拋棄,由養(yǎng)母帶大。成年之后,養(yǎng)母跟著老富豪去了美國,而旭仔放棄他在香港的一切,只身一人來到菲律賓尋找生母,只想見她一面的旭仔卻吃了閉門羹。旭仔孤獨落寞的背影在升格鏡頭和懶散的熱帶音樂中大步流星而去。
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是上世紀60年代,那時的張國榮正處于童年時期,這部電影中也融入了張國榮自己的童年回憶。他是家里十個子女中的老幺,自幼由保姆帶大,跟母親一直有種疏離感。成年后,母親在他家做客時,連上洗手間都要問他一句:“請問可以用下你的洗手間嗎?”
1.一分鐘
張國榮:十六號,四月十六號。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號下午三點之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因為已經(jīng)過去了。我明天會再來。
張曼玉獨白:我不知道他有沒有因為我而記住那一分鐘,但我一直都記住這個人。之后他真的每天都來,我們就從一分鐘的朋友變成兩分鐘的朋友,沒多久,我們每天至少見一個小時。
張曼玉:我以前以為一分鐘很快就會過去,其實是可以很長的。有一天有個人指著手表跟我說,他說會因為那一分鐘而永遠記住我,那時候我覺得很動聽...但現(xiàn)在我看著時鐘,我就告訴自己,我要從這一分鐘開始忘掉這個人。
劉德華:“去年四月十六號三點你在做什么?”
張國榮說:“她告訴你的啊”
“要記得的我永遠都會記得。”
2.妥協(xié)
張曼玉:我想搬到這里和你一起住。
張國榮:好。
張曼玉:那我怎樣跟我爸說呀?
張國榮:說什么?
張曼玉:我們的事呀。
張國榮:我們的什么事?
。。。
2005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選出“100部最具代表性的中國電影”。
第一名是《小城之春》,上映于1948年,年代久遠,意義深重。
相比之下,第二名和第三名更廣為人知,而且都有張國榮出演。
它們分別是《英雄本色》和《阿飛正傳》。
去年11月,《英雄本色》在內(nèi)地重映,是該片首次在內(nèi)地上映。
而《阿飛正傳》最近也在內(nèi)地重映,同樣是該片首次在內(nèi)地上映。
影片在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項獎項,張國榮也憑借本片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和朋友都很喜歡哥哥的電影,阿飛正傳看了大概有3.4遍吧,每次看完情緒都有點低落,不知道因為電影的結(jié)局情節(jié)低落,還是想念哥哥心情低落。
阿飛正傳,太過金典的片子。印象比較深刻的片段是四月十六日的下午三時,一分鐘,無腳鳥,阿飛死的那段,梁朝偉的莫名結(jié)尾。
1946年4月16日下午3點前的1分鐘,你和我在一起,我會記住這一分鐘,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是一分鐘的朋友,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這樣的對白,不管是電影里的張曼玉還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女孩子,相信都會被這段告白吸引
1990年度佳片,知道這7個隱藏的細節(jié),《阿飛正傳》可以再看一遍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