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得多少年前看過阿薩亞斯這部成名作,最近在法國電影節(jié)上重看時發(fā)現(xiàn)了不少新鮮的東西,實在令我大感意外。首先不用說,很多人都知道這部片子是導演與張曼玉當年的定情之作,卻很少人知道為何阿薩亞斯要找張曼玉出演一部地道法國翻拍默片里的女主角。
我覺得很明顯是受到關錦鵬《阮玲玉》的啟發(fā),兩部影片都有類似的戲中戲結構,張曼玉都在黑白默片與現(xiàn)代彩色(翻拍)電影里扮演同樣的角色,兩部作品都有意抹去現(xiàn)實與虛構間的界限。張曼玉本身就很有默片里的韻味,這一點與其說是關錦鵬首度挖掘出來,倒不如說是她的前夫導演將她身上這種獨特氣質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片中導演失蹤后,她與男主角在片場彩排一幕,臉部特寫充分彰顯出這種微妙的默片色彩,被催眠感與緊張恐懼感演得跟原默片里的絲毫不差。當然,雨夜偷項鏈那段就更似神來之筆,完全是默片的表現(xiàn)手法,沒有一句對白卻精彩展現(xiàn)出她內(nèi)心的欲望,輕盈的動作搭配著流暢的鏡頭調(diào)度,再配上甘斯堡的bonnie & clyde,如夢似幻的氛圍盡情在畫面上揮灑開來。這完全是黑白默片的表現(xiàn)手法
剛開始看的時候懷疑不是電影,到maggie被小綿羊帶回家又不自覺要看下去,覺得有趣了,結果不知不覺就那樣完了,很突兀不可思議,卻意猶未盡。那個騎綿羊仔的女孩很可愛喲!
感覺就像截取了一件平常的現(xiàn)實生活片段,從中卻窺見很多東西,結尾也像現(xiàn)實生活一樣,而不是像書中的故事那樣給予圓滿交待。不是娛樂片,但值得一看。
這絕對是九十年代最好的歐洲電影,無以倫比,無法言傳,電影的一切美好品質都得到恰如其分的表達。這是張曼玉前夫的作品。我第一次看,是在哥大導演系的課上,看的是35毫米,老師Richard Pena(紐約電影節(jié)選片委員會主席大人)把腦袋搖得像個撥浪鼓,意思是說:太美了,不是嗎?
(推薦語容納不下這么多字數(shù),只好再發(fā)評論:
這個電影會改變你對電影的認識,就像??思{會改變你對小說的感受。
事實上,這大概是九十年代最好的電影——我還沒想出來有哪一部更好。
想當年香港小報八卦說,王家衛(wèi)因為張曼玉為了一個法國小導演而棄他而去,十分郁悶或者不懈——但Olivier Assayas的才華實在在王家衛(wèi)之上許多許多。
他具有小津的古典,侯孝賢的眼睛,特呂佛的愛心,費里尼的身體,希區(qū)柯克的鼻子(為什么是鼻子,請你自己去想吧),當然,他還有那些人沒有的品質。
同樣好的電影,是Olivier Assayas在2001年拍攝的Les destinees sentimentals(情感的宿命)。如果福樓拜又活過來改行拍電影,大概會拍成這個樣子。
“迷離劫”Free & Qute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30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