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事物所活著?!?br>我覺得在影片的最后,“那一瞬間,他們感覺到自己,活過。”這幾個字緩緩出現的時候,才是整個片子高潮并且將其升華的地方。
影片雖然分成三個部分,講述三代青年人與鏡像人的糾葛,但導演想表達的主線仍只有一個:面對命運無情的捉弄,不甘的他們總會選擇逆流而上,追尋屬于自己的明日青春。
三代鏡像人的設定截然不同,但都表現出了他們對于命運的抗爭。
在梁暉駕駛車輛墜入水中時,有個巨大的蛇頸龍陰影從車輛上方游過
對于人來說,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在具體的事物上,大概每個人都有自己不一樣的答案,但在抽象的情感中,愛與自由一定是永恒不滅的光芒。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在用另一種方式帶我們一窺人性本真。
不管是故事中的那些真人也好、鏡像人也好,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真追尋的東西。
梁暉在生活的重壓之下畏手畏腳不敢追尋自己的夢想、將自己的天賦用力發(fā)揮,而周曉杰的出現,成為了他生命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雖然在周曉杰離開后梁暉又再度回歸頹靡狀態(tài),但是李四瑞又適時地讓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去年看到臺灣抽簽上映影片中有這部片時,就覺得很好奇,鏡像人,意為找不到自己的人。日前有幸在金馬奇幻影展看到全片,心里空落的感覺更甚,我認為這是一部尋找自我的電影,無論是周曉杰,小孫,小小還是安何,他們都在尋找屬于自己生存的意義。
我個人最喜歡小孫和田小心的故事,按照既定劇本而活的小孫,遇上生命中的意外訪客,于是命運也偏離了軌跡。我常常在想,如果小心沒有用藥劑喚醒他的意識,不,如果小心不是醫(yī)生,如果……但是,沒有如果。
最悲烈的是安何的故事
今天看了《鏡像人·明日青春》刷到@賽人微博 覺得說的特別好——
[https://weibo.com/1644807043/KoKy4Ejz8?from=page_1005051644807043_profile&wvr=6&mod=weibotime&type=comment]
歐洲和日本有一些科幻片,先不說質量,流傳度都不夠。美國這方面,實在是一枝獨秀。但奧斯卡基本把最重要的獎項,賜予這一強類型電影,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早在20年前,就有人說要在咱們這拍科幻片。很多人的想法是,人家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文化自信到這般田地,常讓我啞然。
在上世紀
《鏡像人·明日青春》震撼!“在沒有重力的地方,它依然飄浮在空中,讓你不再成為時間的玩偶。”轉自@賽人微博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8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