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表現(xiàn)形式,我既喜歡又害怕。
默劇,黑白中的中國紅,好醒目,攝人心魄。狐貍紅色尖臉,真的是把我最害怕的恐懼形式表達到位了!
但是!狐貍吃兔子,兔子吃山豬,山豬吃天鵝,人愛上鵝…表達了什么呢?好色?貪婪?不忠?人吃人?環(huán)環(huán)相扣,弱肉強食?其實我沒太明白這其中的寓意,但確實被強烈地吸引,一秒不敢錯過!
但有些表達形式還是難逃既有動漫的表達,比如妖怪們都是從嘴里拿東西,和宮崎駿動畫里的無臉人有點類似,看著看著就覺得清新中略帶俗套。還有諸如眩暈的表達
看完《玉兔》太傷感了,我年齡大了,看不得這么這么傷感的祭奠了;因為眼淚流不出來,連抽了好幾口,也吐不出胸中的郁結。
動畫里的陪伴機器人玉兔,很明顯有隱喻的意象。有人在玉兔里看到了上美當年的《雪孩子》,也有人說看到了大白兔奶糖。
而我看到的,就是 “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 本身。
在世界范圍內創(chuàng)造了中國美術奇跡的上美,對于我們這代人的童年而言,就是像玉兔機器人一樣無私的陪伴者。
上美創(chuàng)造的無數(shù)個經(jīng)典形象
先來說說《中國奇譚》的前兩集。
應該說,這個系列把《小妖怪的夏天》放在全系列第一集播放,應該是有過考量的——事實也證明是完全成功的。
作為打頭陣的先鋒,《小妖怪夏天》幾乎囊括了所有得分的要素:國人滾瓜爛熟的《西游記》故事背景,中國風的水墨風格,底層小人物的心酸共鳴,事業(yè)與親情的兼顧感觸,以及一個讓人心頭一緊最終一松的大結局。
第一集,小豬妖被狼妖追殺,曝出有埋伏,孫悟空假裝把他一棍打死,還送他三根保命毫毛;
第二集,賣貨郎奇遇狐貍郎君,狐貍吐出兔女,兔女吐出野豬
今天與charlotte都換了頭像,cp聊天。聊我們都特別喜歡的這部《鵝鵝鵝》。
對話過于扎心,謹慎點入。
其實除了我們對話說的,巴黎就是大鵝山。還有一個,不知道我是不是想多了,鵝,鳥飛走以后就剩下我。其實在鵝山(或者巴黎),最后就是三個“我”都沒了。
我們以為可以凌駕其上,可以過的比別人更好。但實際也不過是鵝山的算計之中。
我們也可以說,這么做是所有可能性中吃虧最小的一種了,但,其實還有一條路,那就是稍縱即逝的逃跑機會。
你,跑,還是不跑?
“中國奇譚”品質炸裂!成人童話里的英雄主義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27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