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殺紅色十月(The Hunt For Red October),改編自湯姆·克蘭西的小說,1990年的片子,主演肖恩·康納利,亞歷克·鮑德溫。
肖恩一如既往地帥,而且越老越帥。皺紋越多越帥說的就是他了。我驚訝的是鮑德溫年輕時候竟然那么那么帥,不可思議啊,完全跟現(xiàn)在的顏值聯(lián)系不到一起啊。歲月是把殺……豬……刀……啊……多少魅惑帥哥倒在這把刀下,嘖嘖。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是一部美國超級YY大片啊,YY了蘇聯(lián)一個桃李滿天下,超有經(jīng)驗的艦長因為不滿帶著親信、全艇官兵和一艘臺風級的核潛艇變節(jié)的故事
同名小說改編。叫好又叫座,還捧回了一座小金人(音效剪輯)。
典型的好萊塢風格,個人英雄主義色彩極濃。
劇情方面,美國人夠能YY的。蘇聯(lián)國寶級軍官集體叛逃就不說了,那艘美國的普通潛水艇咋就能輕易跟蹤超級新式武器“紅色十月”呢?還有蘇聯(lián)外交官的拙劣,蘇聯(lián)軍隊的內耗和羸弱,要真是這么不堪一擊還用得著冷戰(zhàn)么。
我始終沒感覺到Connery這個艦長有多老謀深算,也沒弄明白他為什么不跟美國直接聯(lián)系,而在出發(fā)前卻通知了蘇方(用得著這么破釜沉舟么)。此招太過冒險,應該有更好的辦法才對。倒是Baldwin的情報員立下頭功,次次力挽狂瀾,直到最后擊斃奸細,假到一定程度。
美國主旋律。
蘇聯(lián)一潛艇艇長帶著一幫軍官、駕著蘇聯(lián)最先進的潛艇,送來給美國人,只求能在美國安個家。
里面吹美帝和黑蘇聯(lián)都很含蓄但恰到好處。黑蘇聯(lián)是政治高壓,人沒有隱私和自由;因此這些想變節(jié)的人應該是羨慕美帝的自由。
在表現(xiàn)這種羨慕的時候,我對那個大副在艇長室里聊未來的生活(海灘什么的)沒多大感觸。我最喜歡的表達有兩處:一是一個軍官在打開艙蓋迎接達拉斯號艇長時候的驚呼“Americans”,那種似乎看到救世主的感覺;二是紅十月艇長看到達拉斯艇長,說他“像牛仔”。(在這么緊張的時候
二戰(zhàn)著名的德軍元帥曼施坦因曾經(jīng)對歷史的德國軍人做如下的評價:決定性的東西是德國軍人忘我、勇敢、忠誠和盡職,以及各指揮官的責任感和能力。正是這些因素使德國軍人在戰(zhàn)爭初期勝利的主導因素。更關鍵的是,德國的將領從來都力爭勝利,通過勝利獲得自己的榮譽與軍人的榮耀。但凡能夠成功的人都知道自己要什么,堅定自己的信仰也要堅定自己的追求。
歷史不是一本好讀的書,因為要讀出歷史不僅需要一雙會看的眼睛,還需要有自己的觀點,凡是在這個時代能夠活出自己的人,往往不是這個時代所需的主流。它們能很好地把握這個時代的桎梏,往往這些人都在冷眼旁觀著,如同看笑話般,看著別人的愚蠢,為自己的明智而慶幸。歷史只是個概念而已,往往大眾對歷史的概念都太大眾,隨波逐流或者愚蠢的可笑。真正時代的精英肯定不是把所有人的認識匯總然后很漂亮的擺在大家的面前以求鶴立雞群,他們往往深深地埋藏自己的想法,而后看其他人犯錯再把自己的想法看得更透更深。其實從古至今歷史上還真不乏這樣的犀利之輩,對人們可能會犯的錯誤既清楚又謹慎
中學時代就看過原著,一度很想成為中國的湯姆克蘭西,可惜后來他老人家轉向了,國內倒是冒出一大堆YY寫手。
雖然因為篇幅原因刪減了很多小說中的橋段,但是作為影片本身還是相當精彩的,不過可惜的是對于一點沒有冷戰(zhàn)知識的國人來說,影片有點難懂。而且因為導演和制作方比較追求“真實”,全片感覺比較沉悶一些,但是相信熟悉軍事知識或者潛艇作戰(zhàn)的人,比如說我,看起來更加津津有味。一般來說的規(guī)律是,如果軍事題材電影沒有女人或者只有點綴的女人的話,都不會太糟糕。
影片有不少細節(jié)值得注意
獵殺紅色十月:蘇聯(lián)人的“美國夢”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15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