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線好多…但是感覺每條線的深度都不夠。而且每條線里的人的罪從輕到重程度不一。通過贖罪被原諒繼而重新好好生活的資格不應該一概而論得出同樣的結論??催^《腦男》里即使有悔改表象但是被放出來之后繼續(xù)虐童的少年犯,看過《素媛》里在監(jiān)獄里經(jīng)過測試仍有犯罪意識而且2020年即將出獄引起社會恐慌的變態(tài),我比較傾向于人性沒那么容易從陰暗仇恨畸形扭曲而且在犯罪中獲得快感,改變成仁慈善良自控能力強到違背自己的欲望和本能。罪犯不是年紀小不懂事而犯小錯誤的小朋友
醫(yī)生想要拯救他人的眼神過于野獸般的狂熱,像是病態(tài)的…或許沉浸在自己能夠拯救他人的臆想中也是可怕的。
第一次在影片中感覺到了“弱者”的定義,空虛的那些已經(jīng)成為套路的,鼓舞人的,卻沒人真正相信的話語,傷痛變得輕描淡寫,不再去理解與感受他人的痛苦(切斷手指的段落之后都能輕描淡寫太不可思議,像是失去了痛感…)。而被當做被男人保護的女孩們,在男人保護之下,也在男人的傷害之下,她們脆弱又等待著男人的保護與摧毀,而當這種形象一旦確立,傷害與保護是同等存在的。當這種對弱者的輕視與同情
Toma接的角色很多我都非常喜歡,不僅僅是這部作品的男主,還有預告犯的男主,都很有同理心。他們會為了傷害到別人而自責,會不忍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會對別人的痛苦感同身受。這是我最最喜歡的人物特質(zhì)。
反觀那些“妓者”呵呵。典型的“個人利益至上主義”只要有利于自己,無論用什么手段(比如在雜志里夸大杜撰男二的罪惡)他們都不會心痛。而且這類人還有一個特質(zhì)就是善于給自己洗白。果然婊子就是喜歡立牌坊呢。就像下圖,拿一些正義/道理/為了世人等等借口當做自己行兇的正當理由。惡心至極
我理解導演所要表達的和希望我們思考的。也完全理解益田,美代子和出租車司機山內(nèi)先生的痛苦,我偏向與贊同山內(nèi)先生的觀點,作為一名心智健康的人,即使未成年,也必須在接下來的人生里為自己曾經(jīng)的過錯承擔責任。也希望內(nèi)山先生的兒子真的如電影里交代的那樣,因為成為了父親,所以真正的意識到了什么是責任,該如何擔起這份責任。
但鈴木的“錯誤”是讓我無法釋懷的。鈴木所犯的罪是相對變態(tài)的,14歲的他,智力正常
《友罪》沒關系 因為是斗真和瑛太啊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22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