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前就一直想看這個紀錄片,但一直不敢看。等我自己生完寶寶,才敢以“過來人”的身份去點開這部紀錄片。不得不慶幸,幸好懷孕前懷孕時沒有看,否則我根本沒有懷孕或者生下寶寶的勇氣。
今天看到夏錦菊從ICU出來疼得控制不住的大聲呻吟,而只有她爸爸在病床旁搓她的手時我不自覺開始哭。老段抱著娃從臥室出來詫異地看見我在擦眼淚,問我哭的點在哪里,我跟老段說:“她生孩子心跳停了兩次,從ICU出來疼得呻吟。不見她老公,只有她爸爸在給她搓手
一部不敢一口氣看多集的紀錄片,幾度抑郁,幾度落淚??吹结t(yī)療資源緊缺的社會環(huán)境,看到矛盾的醫(yī)患關(guān)系,醫(yī)鬧事件??吹教稍诖采蠜]有話語權(quán)的生育機器們。看到生個男孩才能算傳宗接的愚昧思想,即使窮的叮當響。
更加理解醫(yī)生,尊重生命,順便去補課了社保里關(guān)于生育險的知識。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這句話用在這里在合適不過~ 其中一個,兒子在服刑,妻子離異,兒媳躺在病床幾度病危,為求助把鞋跑開膠再用膠帶纏一纏的老人啊。有過退縮,想過放棄,但還是沒有那樣做
姐妹推薦的紀錄片看完了!
一部關(guān)于婦產(chǎn)科的記錄故事??傆X得在今天看完覺得有點意味哈!祝天下母親節(jié)日快樂
看完就說幾點想法吧:
1.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很不理解,為什么那么窮還要生,患病那么嚴重生孩子加大死亡風險為什么還要生,命懸一線大出血面對切除子宮為什么不同意。(生孩子就那么重要?)
2.談一談醫(yī)療工作者。醫(yī)者父母心這句話我是贊同的。李家福教授說:其實在他們的工作中醫(yī)療糾紛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時間。有很多醫(yī)生都被患者家屬暴力過!所以醫(yī)生一方面得承受工作上極大的壓力
以前看美劇的時候,一句臺詞總是讓我感到突兀:
“Don't judge me!”
主角在氣憤中說出這句話,戲中的對手往往還自知理虧、不作申辯。
當時我在想,別人評判你怎么了,錯得很離譜嗎?
看完《生門》后,我想到了這句臺詞,同時改變了以前的認識,并且告訴自己,不要隨便評判別人!
我覺得我的視角比較特殊。
因為我以前就是一個醫(yī)生,當我外科研究生畢業(yè)后,毅然離開了醫(yī)院。
原因呢,就是這部劇呈現(xiàn)出來的:
醫(yī)患糾紛,層出不窮;患者質(zhì)疑,與日俱增;整病歷做手術(shù),連綿不斷;醫(yī)生收入,一言難盡。
看完這部篇子我瞬間不想生小孩了,不知為何,影片中的丈夫都沒有讓我感受到對妻子很深的愛意,第一位母親丈夫遠在廣東談生意(當然,賺奶粉錢很重要,但是妻子是危險性生育,丈夫應(yīng)該陪著,我甚至感覺妻子也不是很需要丈夫來給她心安,是不是說結(jié)婚了那種羅曼蒂克似的相互依賴,難以割舍就不存在了)第二位男人找個云南媳婦只是完成婚姻這項人必要的儀式,還有那位怕人財兩空糾結(jié)不已,沒有很好照顧妻子感受的男人,我有點失望,有點擔憂,也或許沒經(jīng)歷過是我不懂。
我覺得那位劫后余生
看了這部紀錄片,我感觸很深。
第一,孩子是責任,負不起這個責就不要生。看到里面有些窮到連自己都養(yǎng)不活的人還要生,真的很無奈。繁衍是本能,可人也應(yīng)該有克制自己這個本能的能力吧。如果要生孩子,就應(yīng)該保證自己能負起這份責任,能保證自己可以盡自己所能給他更好的一切。第二,重男輕女真是可怕。生了幾個女兒,但非要生出兒子才罷休的人大有人在。會這么做的人又偏偏有許多是家庭條件不怎么好的人。那么多孩子,完全無法好好的教養(yǎng)。為了一個兒子,至于嗎?偏偏很多女人也會有重男輕女的思想
“生門”她們是想清楚并選擇了勇敢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74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