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 《去見小洋蔥的母親》7/10
老人失智,丈夫酗酒家暴,長崎核爆,戰(zhàn)後兒時摯友為生存賣身避而不見,妹妹因病早逝,每一個都是可以拿出來單獨撐起一檯戲,但全部融合在一起,因為導演嘗試安靜地把這一切緩緩鋪述,希望帶出”大風大浪一輩子不也就這樣過了”。
但演員太刻意用力隱藏,也太用力爆發(fā),總覺得像舞臺劇硬生生安插在生活裏,說服力不夠。不過在最後花橋上,奶奶在現(xiàn)實和幻覺中和所有曾經愛過又離去的”人們”團聚,雖然有點俗套,但還是讓人不得歎息一聲黯然落淚。
嘗試融入太多元素,交待的又不夠清楚,只有母子的感情線把握還算成功,合格但不出彩的作品。
我這個人很喜歡看日本電影,因為她會把想要通過影片表達的精神,慢慢移入到你的頭腦里。不會讓你看完影片后突然地感覺,哇,我原來應該這么做。而是,略有沉思,是那么種感覺,但不知道怎么去表達,心情微妙。但這種感覺不回消失。讓你后來幾天做事情時都會憶起,直達你的內心深處。
去見小洋蔥母親。里面的小洋蔥很像我的奶奶,后來想為什么像。不是容貌像,而是行為中,透漏著對兒孫的關心,溺愛。含在手心中的愛護。我在想,我逝去的奶奶,皮膚也是這么的好,走起路來雖然慢,但是氣場很強。奶奶眼睛看不清楚,但是你跟她對視時仿佛她看懂了你的心。奶奶很疼我,我給她講故事,他也給我講故事。我倆的主題都是封建老故事。
我問我奶奶,那你見過你奶奶么。我奶奶說小時候見過一面。那你爺爺是干什么的,奶奶說是郎中。就是電視劇中,動不動背著小行李到別人家治病的醫(yī)生。我奶奶的奶奶應該跟慈禧差不多大吧。
小洋蔥母親的記憶越來越模糊,以至于都忘記了兒子。但是小時候的事情還依然浮現(xiàn)在眼前。智子。那個在長崎原子彈爆發(fā)后還活著的…
即便偶爾覺得扮演母親近90歲的赤木春惠表演稍顯舞臺感,部分劇情稍有煽情之嫌,但瑕不掩瑜,一切都還是在一種很隱忍的節(jié)奏和情緒中緩緩道來。
特別插敘的剪輯,點到為止,完全沒有喧賓奪主,且需要的情緒正作用恰到好處就切換回來,老導演功力還是非常深厚的。
而作品本身將多重傷痕與當代老齡化結合,在運用日本最擅長對家庭的描述,同樣很有說服力的。
相較前一年的《電影旬刊》第一,這部遲遲才看到的第一至少沒有令人失望。
《糊涂了,未必不是好事》
漫畫《去看小洋蔥媽媽》(臺灣譯名)因為有情有感,雖是自費出版,亦獲得好評!
日本這個地方,漫畫泛濫為汪洋大海,但,不少根據自己親身經歷、感受所繪制故事,還是不斷獲得讀者認可。
說日本人自己的小故事,已經是一種成功邏輯。
這次是該作品的電影版。
導演由早年師從于野村芳太郎和山田洋次等名導的森崎東擔任,他曾執(zhí)導過`寅次郎系列`第三部作品《男人真命苦 戀愛放大題(男はつらいよ フーテンの寅)》(1970)。作為暌違九年之久的大銀幕作品,這位秉承了大制片廠悠久傳統(tǒng)和老派敘事風格的電影人相信會為觀眾打造出一部交織著笑聲和淚水并帶有濃濃懷舊氣息的感人之作。
故事內容,以患了癡呆癥的母親,由家居轉入職業(yè)養(yǎng)老院,并隨著時間轉移,病情不斷加重,直到某天,雄一發(fā)現(xiàn)媽媽和那些早已不在的人聊天敘語,這才意識到也許最后的時刻終于到來了…
養(yǎng)老,確實是人類社會的大問題,尤其是步入老齡化的我國,也正在探索各類結合地宜的方式。
人老,糊涂了,未必不是好事!
“去見小洋蔥的母親”誰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74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