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現代社會中,我們容易焦慮,我們容易生氣,我們容易疲憊。這些司空見慣的癥狀,或多或少的出現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但是如果有人說“你這是病,得治”大概我們會非常生氣,然后還上一句“你才有病”。這可是一句罵人的話。
但是:
我們就是容易焦慮,容易生氣,容易疲憊呀。
這些或許歸結為這個時代的后遺癥。
這是一個高速發(fā)展、競爭激烈,弱肉強食的社會,GDP都要靠國家宏觀調控才能不超過8,到了個人就會變成:你要是不胎教,孩子就比別人輸在了起跑線上,你要是不努力,你就上不了好的幼兒園,也就上不了好的小學,中學,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結不了婚等等等等。
俗話說得好“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所以努力,勤奮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最經常聽到的詞語了。
所以成功類書籍和教輔資料成了最暢銷的書了。
所以我們容易焦慮,容易生氣,容易疲憊。
所以我們看到別人高升時,取得成績時,我們心里是不是或多或少的有些嫉妒呢?
所以看到別人努力時,我們心里是不是或多或少有些著急呢?
所以看到別人幸福時,我們是不是或多或少有些酸意呢?
我要承認,我…
這部劇卡司這么強,顏值這么高,畫面這么美,燈光這么柔,當然要拿來舔呀。
昨天看完第一集之后就被各位卡司深深震撼了,來來來,我們一個一個說。
第一個,當然是雅人叔。
1.雅人叔這次是游走于半澤直樹和古美門之間。穿上制服,抿著嘴一本正經的樣子分分鐘半澤附體哦。特別是開場的那個甩白大褂的背影,帥?。ㄈ菰S我花癡這么一會會啊一會會?。┑窃诤皖I導們藝妓們玩小火車游戲的時候,那萌萌的小爪子,那呆呆的小碎步,那熟悉的笑容,讓我突然覺得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我就不相信只有我一個看這一段的時候笑出聲來,因為我們都知道古美門回來了。
(正經臉)在這劇一開始的時候我,我隱隱覺得這會是一部救贖與自我救贖的劇。后來看到第一集后面美智子姐姐回憶小時候倫太郎跳樓的場景時更驗證了我的想法。就我個人觀點來說,我不太喜歡這樣拯救眾生的人物,我覺得這樣的人并不是找到了什么人生的竅門可以為所有人指點迷津,他們只是在給眾生洗腦。而且這樣的人內心也許更脆弱,所以我覺得倫太郎內心有些秘密。他并沒有病人們想的那么強大,他并沒有對…
醫(yī)療劇。堺雅人扮演一位心理醫(yī)師。
基本上遵循每一集治愈/出現一位病患的套路,主線為堺雅人與多重人格藝妓蒼井優(yōu)的感情糾葛。另有幾條伏線貫穿始終。就劇本而言,我覺得完成度很高。
日本有這么句俗語:捉木乃伊的成了木乃伊,大概是作繭自縛作法自斃的意思——還有些微妙的區(qū)別。日本似乎不產木乃伊。這句俗語的出處很值得挖掘一番。
姑且不論。
想到了《Love Story》,是2001年,北川悅史子編劇,中山美穗、豐川悅司主演的日劇。說的是一個三十多歲毫無成績毫無前途的女編輯被指派負責一個曾叱咤風云但已很久沒寫出新書的作家,經歷諸多風波,這二人傾心相愛的俗套故事。那時我還沒干寫字這一行,就特別喜歡這個故事。至今也是。
當然我一直在吐槽的是:女編輯以與作家相愛并組建家庭的工作方式令作家煥發(fā)創(chuàng)作的第二春這種事,好像會影響出版社的風評。
女編輯變成木乃伊了。
那布條纏得嚴嚴實實。
《Dr.倫太郎》中堺雅人愛上患者蒼井優(yōu),在心理醫(yī)師這個行當里專門有個名詞叫“逆轉移”。
跟“木乃伊”押韻。
所以說這幫心理醫(yī)師還是蠻有自知之明的。摸頭,你看我…
每部劇都有著特殊的受眾。真的喜歡某些劇受眾和劇的關系其實感覺上甚至像一種緣分,合適的時間,合適的經歷,和合適的需要。對于有些人來說,這部片子會令人看到淚流滿面痛徹心扉,而對于有些人來說只能一臉疑惑怪女主怎么那么傻男主怎么那么叨逼叨。
一直都令我難以接受和承認的是,我屬于前者。
將近一年來折磨我身心的一些問題與這部劇中的某些執(zhí)念不謀而合。我覺得很痛苦但卻不得不承認的是,我能體會夢乃想放棄而不能放棄,不管是努力還是自毀也要抓住的某些東西,以及最后她為什么拒絕了倫太郎的求婚的心情。
1.
很多時候人們說,當一個人痛苦不已卻無法撒手仍不斷投入,是因為沉沒成本。這個話也沒錯,付出了那么多當然是心心念念以為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愛的,并且當發(fā)現真相的時候也因為巨大的付出和慣性而無法停止。這沒錯。
可是在很多時候,尤其是那些有著先天需求和依賴的關系中,這個痛苦輪回卻是沒有辦法停止的,終點只有絕望。這是因為,在很多與生命和歲月緊密相連的關系中,是沒有替代物的。
你只有一個選項,如果你想得到某些東西,只能…
《Dr.倫太郎》不用努力也可以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103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