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實主義永遠不會過時,但不僅僅是中國,法國/比利時制作的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新片《守夜》也呈現(xiàn)出對現(xiàn)實批判的疲軟和無力。1948年《偷自行車的人》所描述的二戰(zhàn)后經濟凋敝的歐洲如今似乎重新再現(xiàn),但結果截然不同。
在《偷自行車的人》中,被人偷車到偷別人自行車,爸爸最終只能與孩子無奈融進路人的洪流,繼續(xù)成為等待工作機會的失業(yè)大軍。
在《守夜》中,52歲的巡更保安如果想獲得足夠的養(yǎng)老金必須一直工作到70歲。他劫持了打劫商場的惡棍們的錢,送到心儀女人的車上,自己卻中彈倒地。
這決不是偷自行車的父親,這是一位1.0版的平民英雄,讓我想起香港上個世紀電影中經常出現(xiàn)的悲情男子,讓人引發(fā)古道熱腸,鐵漢柔情的感慨,當他們的俠肝義膽遇上糟糕的現(xiàn)實,他們總是選擇挺而走險。
那些廟街混黑幫的古惑仔們如果沒有被亂刀砍死,沒有被警察亂槍射中,帶著一身舊傷老了,更年期的他們會怎樣?是否也會像男主開始擔心養(yǎng)老金,爛牙齒,彎下去難以直起來的一把老骨頭,陳年舊傷
帶有強誤導性的簡介,說得好像反犯罪偏帶懸疑,不過是拍得極平凡的一個平凡中年男在無力而糟糕的平凡生活中偶現(xiàn)“最后一搏”的獻給Mylène的火花式愛情(全片唯一的短暫亮點),假借“不義之財”完成人生的唯一交代。妹妹妹夫、Chad、Ketu等其他支線均戛然而止。而留白的結局(效果不錯)也可能暗示著Franck那沖動不周全行為的小人物局限性。甚至連片尾曲都只是翻唱。
當然明白如此拍攝手法的意義,但因為我們多是小人物,若只是堆砌生活的瑣瑣碎碎而已,至少我個人不會被打動。看電影,我需要一些超越視野的內容。
PS:《時空罪惡》望遠鏡重現(xiàn)……
“守夜”法比合拍片的文藝氣息和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12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