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節(jié)上,確實,地震是個坎,前后影片的質量完全不在一個線上。前期有著一種蜿蜒的故事線,通過特色方言跟人物之間各方面交叉進行發(fā)展。可以說中規(guī)中矩,但地震后,先是上校死亡后,桑果莫名其妙的抱著那個球,一醒來就抱著,在那么重大創(chuàng)擊后,就只想要一個球作為依靠?而且前面根本就沒有詳細的交代這個球對于他們的意義,就地震那時有過寥寥幾筆,算是交代劇情。但這只能算是補充情節(jié),對于人物的刻畫根本就沒有用處,太突兀了。在人物刻畫方面,導演將重點放在兩個老師那邊,對于孩子們的描寫略顯不足
特意去度娘了一下,原來喜哥不是演員,而是當地的小學足球老師,好像就是電影的原型。
鄉(xiāng)村的小故事沒想到拍的還是節(jié)奏挺好的,老校長的寬容,喜哥的無私,孩子們的拼搏成長,都是挺好的哭點:
1,孩子們第一場輸了
2,坦克爸爸送錢來獨自過橋走回去
3,喜哥因為兒子在地震中身亡而終于沒憋住哭了出來
4,上校在廢墟下抱著足球等待救援
5,最后一場最后五分鐘,孩子們唱起了歌,想起了《伊斯坦布爾比賽》的絕地反擊絕殺,逆襲贏球。
生活在山區(qū)的留守兒童真的不容易,地震無情人有情
偶然發(fā)現片尾特別有意思,迄今新民小學無一人成為真正的專業(yè)足球教練,不免讓我們想到了對于這些留守兒童來說,足球對于他們的意義到底是什么。突然明白了,為什么我們的國家要大力推行體育強國建設,因為足球不僅可以強身健體,也給了這些兒童們帶去了希望,破門破的不是足球的門,是心里的門,是堅守的門,是堅持的門,也是孩子們的希望之門。
“破門”最難破的,是心里的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18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