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和夢很像吧
都不知道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
你可以在“她”的旅行和一個個夢里看到很多影子,開朗,童童,queena。
敏感而脆弱的藝術家,丟失真我的歌者,以及旅途上的每一個人。唐卡畫師,簪花的姑娘,旅店老板,追著“她”的老虎,那只被放走的大象。每一個都是她他它你我的影子。
所以你會覺得自己真的是在做夢,因為這場旅行講述的故事就是你的朋友你的家人甚至你自己,但這個故事又確確實實沒發(fā)生在你的身上。
“太陽熱烈,農夫耕田,烏鴉鳴叫,我還活著呢”
那個孩子,帶著長長的辮子
文藝暗喻風情片。女主到西藏的朝圣之旅結果卻因為要送一只“神蝦”回家,走上了一條為龍蝦尋鄉(xiāng)之路。一路苦旅,卻見證了一路風土人情,也遇到了很多人,見識了很多事,當她真正到了自己要去的地方,才發(fā)現自己的執(zhí)念其實不過是一次心路的釋放,一次內心的洗禮,一次精神的升華。
女主到了西藏朝圣,看到了一只被當地人奉為神明的龍蝦,說是從某地的一處燈塔撈來的,于是女主拿了這只龍蝦,準備把它帶回它被撈起的地方,把它放回去??墒且宦返穆贸滩⒉黄教?,先是迷失在隔壁荒野,寂寞無聊。接著車又壞了
剛看完電影時我的感受只是哦,跟著那個女孩完成了一場旅行,她的各種情緒全部對應到這個世界里的我,也因此我悵然若失,因為,“當學生準備好了,老師自然會出現”,而她最終也沒有準備好不是嗎,這只是一次紛雜念頭里無意義的旅行罷了,我已體驗很多次了。
至于那個愿望——
當我失去我的心:回來
當我回來:我在此刻
當我在此刻:我無處不在
要找回對心的控制,要活在當下,道理我都懂的,可我還是無法成為它不是嗎。
雖然自認為沒找到答案,但電影仍然足夠讓我感動,那是一種完完全全被看見的感動。
非常自我的表達方式,其實我還挺習慣這種看似零散無稽的組織,譬如一盤炒雜蔬,撿你愿吃的就好,一如面對生活。
我喜歡女主角對別人說話時的簡潔,克制。
隨感:
Lighthouse for life
How you suppose to find something that you know nothing about
It will show up when you are ready
Or, Keep wandering until you feel enough or when time up
因而這是一場不斷緣聚緣散的旅行
直到最終與自己失散在茫茫宇宙時空
因此 謹小慎微縮手縮腳地活著 希望得到更多相聚的時光
竇靖童:“從大家聽到推廣曲,這部電影就已經開始了?!?br>它偶然闖入我們生命之中,順理成章成為奇妙的部分。本來想二刷后再寫感觸,但這邊的電影院封停了
影片的英文名是“Bipolar”,雙級的,躁郁癥(雙相情感障礙)。BD簡單來說是一面天使一面地獄,情緒波動幅度極大,上一秒你還開心的要死,下一秒莫名其妙難受的要死。(but 仔細來說狂躁時也并不好受)說是心靈的旅程嘛,看完之后感覺躁的方面不明顯 郁倒是挺郁,更多展現的是處于這種心靈困境下的狀態(tài),就像有人說的 這部電影是次心理測試
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哥特風、撒旦崇拜、邪典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19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