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時候讀書開始,明治維新就是一個成功的神話,富國強兵的典范,短短幾十年,就將日本從弱國提升成了列強,是中國效法的對象……
然而,隨著知識的增加,才發(fā)現(xiàn)不是那么一回事。其實,黑船事件后,銳意革新的是幕府,支持者的口號是“開國佐幕”;如今稱為維新志士的口號卻是“尊王攘夷”,理想是王政復古,把外國人都趕走,回到閉關鎖國的時代。
再看支持維新的薩摩(島津)、長州(毛利)、土佐(長宗我部的余孽),都是當年關原合戰(zhàn)的西軍,本來就是德川幕府的敵人,一有機會自然興風作浪。
擅長大特寫這一點被昆汀照搬全抄,準確來說,殺死比爾簡直是修羅雪姬的照搬全抄。紅白色調對比出極端暴力的渲染和對雪姬美艷的凝視。性和暴力構成的身體敘事真的非常男凝,滿屏血漿殘肢和高光腰斬鏡頭,日本劍戟片確實是對影史造成了影響。
電影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三種女子對父形象的態(tài)度,三個不同的父權制度下的服從者做出的選擇:缺父/護父/弒父。
昆布繪的賣身掙錢養(yǎng)著父親去賭博喝酒,最后替父報仇的“護父””形象最女德,一生利他就是她得到“好女人”牌坊的入場券。
電影的時代局限性很多
圖文版:http://www.douban.com/note/318779622/
細雪微落的傍晚,和服女子持傘而行,一襲白衣道盡了孤寂與肅殺。嬌柔軀體欺近敵前,飄逸空翻閃離險境,油紙彩傘擋格來襲,傘柄勁刃奪命追魂:這是日本劍戟類型片《修羅雪姬》(1973)中笑傲影史的飆血斗戲。影片問世的三十年后,昆汀僅對其敘事表層進行了重新加工和視聽強化,就鼓搗出了挺進IMDB250的《殺死比爾》系列電影。欣賞過青葉屋大廝殺之終極PK的讀者,可就石井阿蓮的和服木屐、二刀流的武技設計、空翻騰挪的格斗技巧、暗夜靜雪的廝殺氛圍等等自行對號入座,因為這一切在《修羅雪姬》中皆早有描摹。
六出玉塵,悚化飛紅
復仇的傳奇開始于日本國東京都監(jiān)獄八王子市神奈川縣分監(jiān),那是明治七年大雪紛飛的寒冷冬夜。伴隨著初生嬰兒的啼哭聲,攝影鏡頭在陰冷晦暗的過道里緩緩游走,白衣包裹的女嬰豁然躍入眼簾。鐵柵外的漫天飛雪如絮如夢,紅衣女囚的肅穆群像漸入景框。病榻上的產婦凝視著天窗外的凄風碎塵,向女嬰阿雪宣告了其復仇的人生使命。雪虐風饕之聲驟然嘯起
【修羅雪姬】口碑經(jīng)典!一部解構父權的電影?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26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