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乘著濃濃的夜色,去看風雨如晦的哈六。
如果說整個七本系列中,最美好最富有張力的,那么一定是哈四,火焰杯。
從魔法石到火焰杯,哈利與佛地魔的斗爭,都還有那么一點書面上的意氣之爭的味道。
哈利還不知道,黑魔法意味著什么,還不清楚,黑魔王意味著什么。
鳳凰社是個轉折,哈利開始了解大人的世界,開始體會到黑魔法帶來的傷痛和仇恨。
小天狼星死的時候,哈利的幻夢一下子破滅了。
他終于明白,這一切,是殘酷世界的現(xiàn)實斗爭,是輸不起的斗爭。
他開始明白,為什么人們就連提到那個名字都這樣的恐懼。
然而他還只是個孩子,盡管很多時候他認為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很多。
但是,他終究是個孩子。
而他可以這樣純真的做個孩子的保障,就是那山一樣偉大而堅強的史上最偉大的巫師,鄧布利多。
我想我明白哈利的心情,鄧布利多就是一切,是信仰,是父親,是力量,是永不放棄。
可以說,只要有鄧布利多在,那么即便是與黑魔王面對面的拼命哈利毫不猶豫。
但是他不知道,戰(zhàn)爭,是這樣的殘酷。
殘酷到,連鄧布利多都要奪去,殘酷到
剛開始的地鐵里的奇景:鄧布利多站在奇怪的廣告牌下讓我想起了搞笑片,后來哈利在餐廳里搭訕一個女子那里突然讓我想到了青春片。
倫敦大橋垮下來讓我想到了廉價科幻片,哈利在草叢里急速地穿行的時候讓我想到了一部似曾相似的恐怖片。看到某個花癡女生纏著小羅羅的時候我的腦海猛然浮現(xiàn)某部韓式青春偶像電影。當?shù)吕啤ゑR爾福喊出“I HAVE TO DO THAT!”的時候我突然質疑我是不是不小心走進午夜倫理劇場,最終那個大家舉起魔杖哀悼鄧布利多的場景讓我覺得這簡直像是矯情的綜藝節(jié)目。
總之感謝導演,讓我在短短的2個多小時內經(jīng)歷了這么多類型電影的洗禮,讓我覺得這40塊錢的電影票沒有白花。但是呢,導演先生你沒有聽說過:樣樣通,樣樣瘟這句話嗎?我的感覺就好像是一部大雜燴的壽喜燒電影,就像剛剛開始拍電影的新手一樣盡力想要讓這部電影充滿了劇情一樣,但是這部電影偏偏在挖了一個劇情的淺坑之后就在上面低空飛過,這讓我情何以堪。這部電影充滿了電影,堪稱是今夏最具有多類型片潛質的電影。也許它不應該被分為魔幻和少年類
看這部之前我還沒看書。由于后幾部改編得太爛,導致看完不知所云,尤其是鄧布利多與斯內普在天文臺上談話到他死那段。在斯內普對鄧布利多下阿瓦達索命咒前,鄧布利多說的“Please”,這個印象特別深。當時看的時候很困惑,我把這句臺詞理解成了鄧布利多的哀求,那個瞬間覺得鄧布利多很悲哀,帶著點蔑視。等我看完書后才捋清整個脈絡,不過那時已經(jīng)忘了電影里這些細節(jié)。
最近幾天重看整個系列的感覺特別強烈,清明節(jié)晚上趁著網(wǎng)速一口氣下載完?,F(xiàn)在剛好看到這一幕,當初的情感一下子被喚起
魂器,是昨天才聽到的詞,Horcrux,到底是什么呢?貌似是一只懷表?
到現(xiàn)在沒看懂。
每次墨水汁滴進冥想盆的特效做的是蠻漂亮的。
海倫娜博哈姆卡特,戲份有限卻還是一貫的哥特式的驚艷。
這集笑場非常、非常的,多,基本上集中在羅恩的表現(xiàn)上,他吃錯藥的樣子,莫名其妙的坐到哈利和金妮中間,玩魁地奇的時候的狀態(tài),太好玩了,哈利帶他去斯拉格霍恩那兒治病的樣子……還有很搞笑的嫉妒心,把赫敏氣的~~
現(xiàn)在想,是誰給羅恩下的藥,一下子想不起來了。
因為是好幾個月前看雜志介紹的很詳細,基本上沒什么意料之外的,只有那些演員有趣的表演、和壯觀的外景地,讓我有點興奮。
不過這次是第一次影廳把字幕一點不少的播放到最后,我在看,但是很不希望他們把電源突然的斷掉,終于還是沒有突然的關掉。多少次看電影都沒能看到字幕的小尾巴,這真是第一次。不過最后沒什么片花,哈利波特系列本來就沒有片尾花絮的。只記得【憨豆的黃金周】結尾是有一段驚喜。我只是很習慣于閱讀字幕到最后才算結束。
看完出來又下雨了。
這次的觀眾比較好
長大以后再看哈利波特電影,和原著的差別確實很大,大多是為了讓沒看過原著的人理解劇情,或者說,哈利波特,以及很多長篇小說,結構并不適合改編成電影,為了使劇情被理解,不僅要改編,要刪減,還要把改編和刪減后的劇情組合成一個好萊塢式的易懂的結構,一些段落的情感氣質也隨之變形,異化,這甚至是一種不得不得為之的敷衍,但也不能因此諒解一些即使這樣,還是可以避免的錯誤。
哈利波特這部的感情線是金妮和盧娜,這是我不理解的一點,電影確實有意引導觀眾注意和盧娜的感情線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全程高能的奇幻片 哈6——與混血王子無關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