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目前最驚艷的一部太空片兒!在昨天剛剛看了地心引力,也是講太空救援的,但是相比這部還是有差距的。這部救援片是俄羅斯拍的,在美蘇冷戰(zhàn)時期一個空間站失去聯系,兩名宇航員要去解決很艱難很棘手幾乎做不到的對接任務,以及對接成功后禮炮7號火災引起的設備問題。
在短短的100分鐘里,宇航員面對了數次的生死抉擇:第一次是請經驗豐富的男主復出執(zhí)行對接任務,這就要克服自身旋轉的空間站和飛船間的相對位置,需要找到合適的速度和角度,而在理論上軌道高度決定速度,并決定對接瞬間
這部電影取材自冷戰(zhàn)時期的太空救援真實事件?!岸Y炮七號(Салют-7,也是電影的原文標題)”是蘇聯時期禮炮計劃中的最后一個空間站。1985年,“禮炮七號”突然和地面控制中心失聯。西方陣營趁機大肆報道,渲染蘇聯無力控制自己的空間站,即將威脅人類安全。這時候,如果爆破空間站,會如西方所愿,損害蘇聯國家形象并導致重大的安全事故,這“二十噸重的廢鐵”所損失的經費自不必說。總之,蘇聯政府將當時最有經驗的宇航員扎尼別科夫與薩文內赫派往太空查找問題修復太空站。
發(fā)射
于是
第一次因為一部感人肺腑、觸動心靈、科幻感爆表、歷史年代感十足而評分這么低的電影抱不平,難道就因為不是美帝拍的?難道沒有附和哈韓一族的口味?比不上最近熱映8.9分的〔頭號玩家〕?,〔太空救援〕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有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有華麗極限的操作,有潸然淚下的溫情,你們要劇情有情節(jié),要感動有溫情,要刺激有操作,要科幻有特效,要懸念有彩蛋,最關鍵的是這是一部依據歷史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在那美蘇太空競賽的年代,蘇聯在前期是領先于美國的,第一位登上太空的是蘇聯宇航員加加林
俄羅斯為什么會被稱為戰(zhàn)斗民族,他們的戰(zhàn)斗力究竟已經達到什么樣的程度?來來來,我們先來膜拜一下早前被報道過的新聞:之前北京重度霧霾,首都機場大量進出港航班延誤或取消,但一架雄赳赳氣昂昂的客機卻在能見度不到200米的濃霧中成功盲降首都國際機場,而且還是提前抵達,這架飛機便是來自俄羅斯航空。而飛機上沒被嚇出心臟病的乘客只得連連感謝飛行員的不殺之恩。
據說在俄羅斯
我要是有這么漂亮的媳婦兒,我怎么舍得死掉,拼死也要回來團聚。
假如,我是說假如有充足的備選方案,那么,作為航天員——我不會這樣糾結,也不那么怕,而不敢信任對方。 假如航天員不是自己找到了備選方案或可全救他倆的方案,那么,他倆就必須死一個,這太假了,事實上應該地面團隊給出足夠的可選的所有方案,來協(xié)作。當然地面不能對太空提供必要的解決方案支持,我覺得得改善,當然,這可能是為了拍電影讓觀眾容易理解做了簡化,但是,事實一定應該是地面和空間站里的隨時互聯,通力合作的
對老毛子的這部電影肅然起敬,宇宙場景的制作非常驚艷,有很多鏡頭拍的都很震撼,比如火箭升空、掠過月球、甚至在和空間站對接時都用了慢鏡頭,在激昂的背景配樂襯托下,電影打造的大片氛圍分分鐘上線。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有俄羅斯太空總署的傾力相助,影片中的實拍素材多數取自于曾真正在太空中服過役的設備,這使歷史的還原度很高,在火箭升空時,將畫面劃為兩個窗口,真的就像在電視里看神州升空一樣。
<圖片4>
劇情上依次介紹兩位主人公對宇航員身份的熱愛,即使冒著生命危險、家人阻止也要前往太空,一次不可能的任務,不僅被偉大蘇聯完成,還很出彩;其中,水珠導致電源燒壞以致于發(fā)生火災,主角沃洛德不停地搖動身體想幫助隊友,這里的鏡頭用了第一人稱,代入感十足。
<圖片5>
或許片子過于注重場景構造,對主角內心的情感戲還不夠細膩,比如開頭沃洛德猶豫是否回歸太空時,開著車突然來個定點漂移,也不知道是不是老毛子喜歡這樣的直接表述,感覺太生硬,片尾當沃洛德知道自己回不去時,內心的脆弱也沒有直接展現出來
《太空救援》文明的進步總是伴隨著犧牲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