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的原著小說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 。原著小說將近 700 頁,這部 82 分鐘的電影其實砍了大部分原著的內(nèi)容,尤其是(鄙以為)書中的精髓:男主對人生的意義和試圖明白為什么生活可以如此折磨人的探索, aka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why life is such a torment。在書中幾乎男主所有的人生重大轉(zhuǎn)折都發(fā)生在對這個探索有所發(fā)現(xiàn)的時刻,比如宗教的虛無,比如金錢的重要性,比如職業(yè)的選擇,比如成熟的伴侶和親密關(guān)系對成年生活影響等等。
當(dāng)然了一部好電影未必需要完全跟足原著
1.要時時刻刻為生計操心,世上再沒有什么比這更丟臉的了。那些視金錢如糞土的人,我就最瞧不起。他們不是偽君子就是傻瓜。錢是人的第六感,沒有它,其余五感就無法充分發(fā)揮作用。沒有足夠的收入,人生一半的可能性都會被堵死。做任何事情都擔(dān)心自己得不償失,絕不會為了一先令付出兩先令的成本。有些人說貧窮是對藝術(shù)家最好的鞭策,那是因為他們從來沒體會過貧窮的切膚之痛。他們不知道貧窮會讓一個人變得刻薄,它會讓你遭受無盡的羞辱,它會斬斷你的翅膀,它會像癌癥一樣吞噬你的靈魂。
評分僅針對女主角的表演:五星——影史經(jīng)典,流傳千古
"An evil heroine such as Mildred was really unheard of in that day. J.L. could not possibly understand any actress who would want to play such a part", Davis said.(J.L.指戴維斯當(dāng)時所在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的老板Jack L. Warner)
上世紀三十年代,邪惡的不受同情的女性銀幕形象前所未聞,因為無論是女演員還是她們的老板都擔(dān)心出演這樣的角色會損害星途,于是凱瑟琳赫本、艾琳鄧恩和安哈丁先后拒絕了出演Of Human Bondage,但貝蒂戴維斯認為這對于自己是一個機會。
生于1908年的貝蒂戴維斯比凱瑟琳赫本小了將近一歲,但她的好萊塢之路卻遠沒有后者那么坦蕩順利:赫本1932年銀幕處子秀A Bill of Divorcement一炮而紅沐浴盛贊,而戴維斯的第一部電影The Bad Sister(1931)反響平平還使她在片場被化妝師嚴厲打擊了自信心;赫本在1933年憑第三部電影拿奧斯卡影后第四部電影拿威尼斯影后,戴維斯則在20多部電影中打了醬油演了女N之后才等到Of Human Bondage。
可見彼時的戴維斯內(nèi)心是有多焦躁,她磨…
“人生的枷鎖”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95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