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電影,忽然想起了李安的電影《推手》,雖然表達意思不一樣。但是還是差之千里。做為爺爺的演員,我這三顆星都是給他的。日本打工并不代表是成功者,而兒子的日語學習經常曠課,最后連中文都不咋會說。夫妻在日本買房貸款29年,天天超負荷的工作,根本沒有時間管理兒子的學習。影片通過爺爺來日本看望孫子和兒子兒媳折射出,上海人在日本打工的生活。影片就想紀錄片一樣,并沒有創(chuàng)新的亮點。比起李安的作品還是有段很長的距離。至于劉德基這位上藝的老戲骨給影片增色了不少藝術色彩。
給大家說一下我的看法。
1.在《離秋》中,關于譚凱飾演角色用普通話的問題,我一開始也覺得挺尷尬的。后來我慢慢理解了這個狀態(tài)。男主原本是一名運動員,肯定會接觸很多不同地區(qū)的人,其次作為在日本漂泊近20年的人,待過不同城市,讀過語言學校。接觸的都是天南海北的人,鄉(xiāng)音被改無可厚非。最感人的是,在與父親對話的中,熟悉的落語都是用上海話,反而給了我一種感動?!局破嗽谟昂蠼涣髡f到這是個遺憾,我覺得反而是個意外之喜】
2.關于影片質感的問題。我個人認為真的還好。家庭的對話繁長是常態(tài)
【離秋】爛俗的劇情片 三種方言的交錯,三個不同角色的定位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14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