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天,我意識到我的命運,是為了提供人們的另一種生活必需品。
我一生都想遠離暴力,但其實我更該接近它才對,這是人類的天性。
做條狗和做個人不是一個概念嗎?也許你生來就是一條狗呢?其實我們就是兩條腿的狗。
我是什么都做的死亡商人,除了救世軍之外,不管什么軍我都賣。
我從來沒賣給本拉登,不是因為道德問題,而是那時他的支票總是跳票。
走私槍支的第二條守則是,每次都要確定能收到錢。
你不能強迫一個人愛上你,但起碼你可以制造機會。
這就是愛上夢中情人的下場,夢總會醒的。
如果我拍電影,就應該有一部是這種風格,符合我的思維習慣:1.無論哪一個細節(jié)都可以顛倒;2.你可以有無數(shù)種觀后感,卻沒有標準答案;3.可以思考的幽默感。
總的來講,按照中國的分類,就像是中國第6.5代電影人的可公映作品。
“全世界一共有5.5億支軍火,那就是說每12個人就有1支槍。唯一的問題是,我們如何讓其他11個人也有槍?!? ( 小聲嘀咕一句:軍火商同志必定是沒有見過柳州成本20元一支的高精準“土制步槍”才會有這么保守的數(shù)據(jù)。)
一地金色子彈的開頭獨白。然后是片頭:一顆子彈從脫身于一塊銅片的制造到運輸?shù)椒侵?,最后到沒入街頭混戰(zhàn)中一個少年的前額 。攝像機的角度總是在子彈后面緊緊尾隨,就像是綁在子彈屁股上的針孔攝像機的視角,與《阿甘正傳》中的那片羽毛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片中幾乎每一個場景中的人物都會讓我不斷揣測他們的心態(tài)。太多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物出現(xiàn)在同一個鏡頭里,交匯在世界的同一個點上就會讓人有這種感覺。比如有一個鏡頭:不殺人的軍火商,殺人的暴君,被殺害的暴君的支持者,渴望武器改變命運的被統(tǒng)治者
昨晚熬夜看了尼古拉斯凱奇的新片《戰(zhàn)爭之王》。
很喜歡尼古拉斯凱奇,從他多年前的片子一直到最近的《國家寶藏》,我都絕少錯過?!稇?zhàn)爭之王》這個槍版確實讓人挺難受的,畫面拍的還算好,起碼變形比較小,只是有些地方稍微有點斜了,當然效果來說是很差的,只能說在槍版里面還算湊合。讓人很不爽的是時常能聽到國外影院里面的人發(fā)出的笑聲,或許他們覺得臺詞很幽默吧。
這是一個用第一人稱反映軍火商的黑暗世界的影片。初看的時候讓人幾乎難以為繼,一開始就是完全站在主角的立場看世界,片子中不斷的有旁白出現(xiàn),把這個凱奇扮演的尤利的內心世界娓娓道來。
尤利從一個純潔的移民到美國的小伙子成長為生意遍布全球的軍火販子,他內心不無得意,他宣稱自己甚至把軍火都賣給了共產黨。他是一個極度善于自我欺騙的人,生活在自我構建的道德范疇中。他認為,槍不殺人,是人殺人!所以他作軍火買賣,就如同一般的生意一般,生意本身是中立的,比如賣化學原料的人,并不能阻止別人將其用于毒藥。他全心全意的對待家人,愛人和他的孩子
《戰(zhàn)爭之王》現(xiàn)象級!軍火之王與頭腦不清的女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1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