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是希里安·墨菲的影迷,再加上朋友的推薦,我看了這一部電影,可能是深受《浴血黑幫》的影響,整片看下來,我恍惚在看Tommy Shelby的成長記,看他如何從William 一步步的被生活、戰(zhàn)爭、愛情逼成了一個剃刀黨,不得不說影片中墨菲抽煙、喝酒、持槍的動作細節(jié),都讓我感覺到跳戲了。影片完結(jié)時,我和很多人一樣感受到窩火,可能是因為一個正直、浪漫、英雄式的人物沒有得到他應(yīng)有的幸福,也可能墨菲與生俱來的散發(fā)著憂郁的眼神,一直提醒著我William的人生必然是坎坷的。等我躺在床上回味這部電影的時候
愛很短,遺忘很長。
愛情由浪漫變得真實的過程,是生活由理想變得現(xiàn)實的過程。
扭曲的風(fēng)流,糾結(jié)的愛情,是源于一個詩人和兩個女人的孤獨。
他——真的不曾改變。他對薇拉的愛是一種從頭到尾的認同和忠誠。
在愛情里面,只有低到塵土里面的卑微,沒有誰可以保持著高姿態(tài)——除非他不愛。
自古最懂女人心的從來是女人。
她,優(yōu)雅美麗,歌聲婉轉(zhuǎn),吸引眾人目光。威廉對她一見傾心,從此追隨至死;迪倫對她似余情未了,若即若離。
薇拉是詩人的初戀,在14歲的時候和詩人在沙灘上度過一夜后
總的來說,結(jié)構(gòu)上很緊湊,幾乎可以不走神的看完整部影片。
但是他要表達的東西太多,一會是初戀的迷戀,一會是女人的友誼標(biāo)準(zhǔn),一會是愛情的道德,一會考驗人生的存在目標(biāo)。一會又有家庭暴力的主題。
感覺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隨著影片的推動而顛覆,一會覺得這個人夠壞,一會覺得他可以被原諒,一會又覺得他報復(fù)心態(tài)自私該死,一會又覺得藝術(shù)家就如此。
最后總結(jié),生活中,普通人這樣生活是無法得到幸福和滿足感的,對于普通人,這就是精神病人的生活。沒有道德標(biāo)準(zhǔn),沒有責(zé)任感,不停的原諒自己。還自稱自己聰明人。
一個影片應(yīng)該有最終靈魂,一個統(tǒng)一的靈魂,我感覺這片子就是拿各種沖擊性強的主題湊出來的。沒有靈魂。
迪倫.湯瑪斯(Dylan.Thoams),1914年出生于英國威爾士的斯旺西,1953年的11月,他在一口氣喝掉18杯威士忌后暴斃于紐約一家小酒館里,年僅39歲。喬布斯的傳記里曾說過,他生前非常喜歡的一位英國詩人,就是迪倫湯瑪斯。鮑勃.迪倫原名叫羅伯特.艾倫.齊默曼,后改名為迪倫(Dylan)也是因為迪倫.湯馬斯。
北島的《時間的玫瑰》里,提到在某女演員的回憶錄里,有關(guān)迪倫的的一個故事。
女明星問迪倫,你為什么來好萊塢。迪倫說,一來他想摸摸金發(fā)小明星的乳頭,再來他想見一見卓別林。
女演員當(dāng)場掀開上衣滿足了他第一個愿望,然后晚上帶他與卓別林和瑪麗蓮夢露共進晚餐。
但是迪倫在晚飯前就喝得不省人事,卓別林非常生氣,把迪倫給趕走了。
最后迪倫在卓別林家門口的大樹前撒了泡尿。
迪倫.湯瑪斯被稱為20世紀40年代以來英國詩壇最有影響的詩人之一,他的詩受到現(xiàn)代主義詩歌和浪漫主義傳統(tǒng)的雙重影響,技巧圓熟,感情強烈,用詞新奇,語言變異,充滿魔幻色彩。
由于他的作品大膽和獨特,他掀開了英國詩歌史上嶄新的一頁。然而詩人的私生活卻糜爛而混亂。
愛的邊緣:愛詩就好,愛詩人還是罷了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3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