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鷗》:如何將話劇拍成電影。
《海鷗》改編自俄國大作家契訶夫的同名劇本,該片主體講述了妮娜、康斯坦丁、鮑里斯之間的三角戀故事,但契訶夫果然是契訶夫,《海鷗》沒有一絲狗血,甚至?xí)屓送洂矍榈闹黧w,而將本片看成嚴(yán)肅的劇情片。除了開頭結(jié)尾較大的時間跨度,這與對人物的塑造也有很大關(guān)系。
康斯坦丁是個很有潛力的小伙子,談得一手好琴,也頗具寫作天賦,可是他的母親卻不愿給他出去打拼的資金,反而將家產(chǎn)用于過名流生活,這造成了康斯坦丁憂郁易怒的性格,正像他叔叔說的
為啥電影設(shè)定在1904的莫斯科但演員都操著一口美音?攝影真好看,每次billy/羅南走在田野上我都感覺像在看時裝品牌春夏大片(想到billy拍的prada…)他倆也真的是很有chemistry,看完chesil beach后看到他倆再次共演激動了好一會。moss女士演的真真真好,雖然戲都不多,但是在餐桌前跟Boris那段,又細(xì)微,又有掙扎,耐看!
以及同為創(chuàng)作者,最戳的永遠(yuǎn)都是最末nina跟Constantin的對話?!白钪匾氖莈ndurance”,“可是如果我對自己的作品沒有faith怎么辦”。說到心里去了。
如何定義一部好的作品? 我想這個問題有兩個角度:一是代表某個群體去定義;二是代表自己,一個普通的觀眾。
大多數(shù)時候?qū)懴掠霸u都是第一種角色,我需要去分析影片的劇情,臺詞,剪輯手法,配樂,內(nèi)涵等等。這麼做的邏輯是先想到寫影評,再想到這部影片。
能夠擁有第二種視角寫下一篇影評是靠運(yùn)氣的。你不再需要用上述的那些角度去剖析這部影片,你只需要寫下你最真實的感受,或許只要影片的內(nèi)容與你的生活有重疊的部分令你產(chǎn)生深刻的共鳴,那它便是一部好的作品,這是一種相當(dāng)主觀卻十分偉大的“好”。
我佩服作家能夠仿佛置身其中,又超脫其外地把故事“記錄”下來。是記錄而不是創(chuàng)作,因為那些感情、傷害是那樣的真實,主人公在康斯坦丁、妮娜、瑪莎的面具下,對應(yīng)著千千萬萬副真實的面孔。
整體的故事框架,想到的首先是“她愛他,他不愛她”如貪吃蛇一般的死循環(huán)——教師愛瑪莎,瑪莎愛康斯坦丁,康斯坦丁愛妮娜,妮娜愛鮑里斯,鮑里斯只愛自己,卻又在沾花惹草的同時,與康斯坦丁的媽媽,那位畏懼衰老與死亡的女演員,久久地糾纏不清??邓固苟閻圩詺?,如其母親所言,他是個“激進(jìn)分子”
【海鷗】愛,死亡與破壞欲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14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