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醫(yī)生,每天工作近16個小時,每天至少要接診上百位病人和家屬,其中不乏奇奇怪怪之輩。如果遇上夜班,各種科室,各種病癥,各種突發(fā)情況都要一個人承擔。每個醫(yī)生身上都會帶著一個不停響起的傳呼機——大家親切地稱之為“小嗶嗶”,像失靈的定時炸彈。醫(yī)院每日三套手術服的配額根本不夠用,早已放涼的盒飯根本來不及吃,病人的投訴不知什么時候會出現,同事的抱怨卻時時刻刻都回蕩在耳邊。旁邊還有實操經驗為零的實習生,緊張兮兮地站在一旁,呼吸都很小心......
本文改編自一位醫(yī)生的工作日記
失眠的日子里在昏暗的房間里投屏看暗色調的英劇真是再好不過。因為是同行,所以有時候的場景直接觸動到心底。
劇情的開始是Adam對臍帶脫垂的孕婦在院前施以援手卻招致上司的批評,劇情的結束是Adam 依舊對院前需要幫助的產婦再次施以援手。
英劇的每集節(jié)奏大概都是一團mess到mess看似得以解決,但是在每集末又陷入了困境。我不太了解英國醫(yī)生的體制,卻從劇中窺見一般:NHS的力不從心,私立醫(yī)院的不規(guī)范,大概是醫(yī)生從來都不是外表看來的那樣光鮮,所以才感同身受。
晚上思緒瘋狂生長,突然發(fā)現自己近期看的兩部劇很有意思,都和疼痛有關。期間MU5735的事件讓我又看了一個《一落千丈》。這三部劇從三個維度闡述了痛——物理層面上,精神層面上,社會層面上。三個層面各有側重又相互聯(lián)系。對不起,編不下去了,那這篇就當作是安利劇評吧我就是標題黨hhhhh
好像很久都沒像讀這本書一樣,很快地看完了書和劇版,還迫不及待(略加強迫癥)地希望安利給所有人,甚至想去所有我知道的評分網站上給它打滿分——這真的是一本很好的書,也是一部被改編的很好的電視劇。
作為曾在留學期間領教過NHS的人,我時不時地還是會回憶起在NHS所屬醫(yī)院做手術的日子。像夢一樣,反復的希望與失望,每個對我笑臉相迎(以及在我還沒從麻醉勁兒緩過神來的時候扶我去上廁所)的護士,甚至還有在手術等候室里遇到的一些與我同病相憐的人。重新想想,那段日子我不知自己是如何熬過來的
shruit
怎么才能不自殺
身后事真的就親者痛仇者快(好像也不算仇?但是就也很冰冷)
雖然追求深刻但也不必要每件事都搞得很深刻,需要掌握深刻和淺薄both。太深刻了容易死,簡直就是亞健康。也要多多給自己增加無腦肌肉男女的成分比例。文青什么的真是太酸腐了。我最近覺得自己很酸腐我罵我自己沒有別的意思。
接受自己suck,跟父母實話實說。我覺得我活命對二老也挺重要的。我不是二老的驕傲,但我們一家人互相攙扶互相支持。
我真的害怕我小小的家忽然不在我身后了,日常擔心自己沒有辦法養(yǎng)活自己
是的,疼痛難免。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3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