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幸福的向往是相似的,但追求幸福的道路和付出的代價卻個個不同。如果允許套用“托翁體”,這便是我看完《安娜?卡列尼娜》之后的感慨。
先是看了2012英版的電影,對凱拉演繹的黑天鵝般痛苦和瘋狂的安娜很失望,雖然承認演員已經盡力了,但還是對心目中美好的安娜的形象被篡改而耿耿于懷。之后不甘心地找來了嘉寶版的、費雯麗版的以及蘇菲?瑪索版的電影一一看完,與之同時進行的是重讀草嬰翻譯的原著。目的,就是企圖穿過導演和演員們曾經創(chuàng)造的一個又一個儀態(tài)萬方的安娜,去探究托翁真正想要告訴我們的是什么,即使這種探究本身也是極其主觀的。
還是先說說最新的這部電影吧。首先,舞臺風格的演繹是否必要?來自莎翁故鄉(xiāng)的導演似乎立志要將現(xiàn)實主義的托翁巨著打上英國烙印,于是乎我們所熟悉的人物和場景被戲劇化地定格為中心人物與背景人物、不斷轉換的空間和布景、華麗的旋律感極強的背景音樂以及演員精準的走臺和默契的動作配合。有人說如此處理使節(jié)奏更緊湊,厚重的原著得以被濃縮在130分鐘內
文/感覺亂放
列文割麥時和農夫交談著,大意是,列文渴望做一個理性的人。這種思想無疑正確無比,既不會像安娜為愛自焚,也不會出現(xiàn)像她哥哥那樣風流而成笑柄。列文說,在繁重的勞作里,他不用想任何的為什么,只有這樣他才能有一個平靜的靈魂。上了年紀的農夫回答他,難道你也是用理性去挑選愛人嗎?
當鐮刀劃過金黃,列文回屋抱起了自己的孩子,他微微笑起,像一位真正的圣人。
我想對于一部電影的喜愛,同樣逃不開像列文的疑問和老者的回應。這和它是否站得多高看得多遠沒有半分關系。[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曠世巨著,我的意思是,不管你讀過沒讀過,喜愛或鄙斥,這部小說的分量已經像一座巍峨不動的山脈那樣聳立在那里。世上還會有一部叫[安娜?卡列尼娜]的巨作嗎?繪畫、舞蹈、戲劇、電影,甚至電視?不會再有的,就像不會再有下一個托爾斯泰,大多叫囂自封衣缽的人不過都是如假包換的冒充者。
你只需認真做到,像喬?懷特第一,不是很好嗎。
這部不用贅述華麗的新版[安娜?卡列尼娜]的確一開始讓人有些莞爾
這個版本的故事和人物細節(jié)應該是我看過的最忠于原著的一版了,鏡頭間的蒙太奇也做的很完美。只是感覺這里的安娜稍欠性感,禍水軍官亦風度有余 帥氣不足···
可是我想說 每次看到這種復雜剛烈的愛情故事的時候,我都看不太懂!《查泰來夫人的情人》也是,《霍亂時期的愛情》也是,全都看不懂?。?!哎···或許我只適合看不帶腦的散文和詩集吧。扯遠了···說回《安娜》。
原著《安娜》里的每個角色都讓人有種嘆息的感覺,包括安娜的小孩甚至是那些說閑話的婦人。他們每一個人 都那么的讓人心疼,因為他們的不自由。倫理、世俗、上帝、甚至愛 都可以成為束縛著心靈的枷鎖。但是如果你鼓足勇氣脫掉這些枷鎖,服從心之所向的時候,又好像赤身裸體于荊棘中,必定會遍體鱗傷。
自我禁錮與自我解放中的掙扎,似乎歷來都是文人和政客們熱衷的話題??墒俏覀兙烤故潜皇裁丛诮d著,又是否真的存在救贖呢?
曾經跟老媽很激烈的爭論過伊甸園的蘋果問題。那時候我一直想不明白上帝為什么那么小氣,不允許人類明是非 辨善惡
安娜·卡列尼娜:對喬懷特五體投地,,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58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