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蒼天有眼”“善惡有報”不過是弱者的一自我安慰,本質(zhì)上跟阿Q的“打我的是兒子,我被兒子打是一種幸福”是一樣的。綿羊被獅子吃掉并不是因為綿羊有罪,而是綿羊打不過獅子也跑不過獅子以及跑不過它的同類(其實綿羊要生存下來不一定要跑得比獅子快,只要在被獅子追時跑得比一部分同類快就可以了,畢竟獅子也吃不了那么多綿羊)。這其實是各類宗教存在的基礎(chǔ),因為有無數(shù)的費拉渴望有一個或者多個神明來拯救他們,或者不拯救他們也行,把比他們強大的同類變得和他們一樣或者更費拉也可。然而
一:狂人日記
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作者首次采用了“魯迅”這一筆名。它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猛烈抨擊“吃人”的封建禮教的小說。作者除在本書(《吶喊》)《自序》中提及它產(chǎn)生的緣由外,又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中指出它“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可以參看。
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學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日前偶聞其一大?。贿m歸故鄉(xiāng),迂道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因大笑
《阿Q正傳》王蘇婭出演,是部很不錯的語文教學片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19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