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劍橋電影手冊系列﹣戈達爾中看到對Barbarella一個很有趣的引用,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后新浪潮時期法國電影的轉(zhuǎn)型:
As the state of France is inscribed on the body of women in the 60s, now a woman's body symbolizes the change. In 1967, the apotheosis of American influence was achieved in Roger's film version of Jean-Claude Forest's sic-fi erotic comic strip,Barbarella, which starred Amercian actress Jane Fonda as robotic sex object. But by 1972, when Fonda returned to French film in Tout va bien, her role was that of an earnest, feminist journalist.(Jill Forbes, Pierrot le fou and Post-New Wave Cinema.)
如果說60年代女性身體對法國人來說是國家標(biāo)志上象征自由平等博愛的Marianne的剪影,那么對于美國人來說則是象征性與英雄主義的巴巴麗娜。這位性感女英雄的出現(xiàn)標(biāo)志著改變,她讓深受希區(qū)柯克和gangster movie影響的電影手冊派導(dǎo)演認(rèn)識到美國電影已經(jīng)不再是他們所熱愛的那個了,是時候和美國大眾電影說分手了。
《BARBARELLA》在時尚雜志上看到推薦的一個片,說是情色(不是色情)和科幻的結(jié)合,其實不是那樣的拉,一開始覺得風(fēng)格的確不錯設(shè)計感強,不是那么科學(xué)的科幻,倒是像時尚雜志拍“大片”(主題彩頁)。太空船里鋪毛皮```多么大片STYLE~(無實際用途,但是視覺感覺好極了)
但是看到后面就覺得情節(jié)挺無聊的,么啥意義的說,結(jié)局也就草草結(jié)束了,這個是不是情色片的癥結(jié)(特色?)呢?所謂情色就是女主角總是會被人圖謀不軌,而她卻是傻傻的完全么太空戰(zhàn)士的樣子,還有就是不停的換漂亮服裝,露露身材。怪不得時尚雜志會推薦--|||的確是好典范。
整個片子就像硬帶點科幻色彩的少女漫畫一樣。一般的港片都比它“色”````
主角是JANE FONDA,金發(fā)碧眼完美身材比例的美女,那個時代的裝扮風(fēng)格我喜歡,那個時代連美女都特別好看》?!?
故事的一些場景明顯借鑒了愛麗絲夢游仙境,女皇的裝扮你在之后的片子可以追尋,整體來說片子里的美女們和造型是看點,別的就平平了
羅杰·瓦迪姆,1928年生人,法國導(dǎo)演。
羅杰這一生參與制作過四五十部電影,但他令人羨慕的地方不在于導(dǎo)演才華,而是他的三任前妻和一位前女友全部是知名演員,并且每一位都是女神級別的人物。
左上為羅杰的第一任妻子碧姬·巴鐸,右上為第二任妻子安妮塔·艾克伯格,左下為第三任妻子簡·方達,右下為前女友凱瑟琳·德納芙。
有人建議羅杰拍一部電影,把前妻們和前女友找來共同參演。據(jù)說羅杰曾經(jīng)把這件事情提上日程,但電影尚未開拍,他先一步于2000年去世。
羅杰另一個令人羨慕的地方是在他的葬禮上
不知什么原因找到了這部電影,也許是因為2004年看到的一篇報道: 美國影迷們選出了“十大性感科幻女星”,電影《太空英雌》中的簡-方達雖然如今已經(jīng)年近70,但仍打敗了眾多年輕美女,一躍成為頭號性感科幻女星,而《第五元素》中的米拉-喬沃維奇的全裸鏡頭和《終結(jié)者3》中的克莉絲汀娜-羅根冷酷絕情一樣令人難忘 。
雖然有以上的榮耀,但是就1968年上映的這部電影,現(xiàn)在看來有點荒謬,愚蠢,甚至是無稽之談。不過是由于時代感而備受科幻迷喜愛。也有可能是因為 簡-方達(Jane Fonda) 開場的裸體秀。
簡方達當(dāng)年真是性感極致……幾個小鏡頭讓簡方達的惹火身材得到了完美展現(xiàn)。
劇中對性的零間斷暗示完全成了一個不斷重復(fù)的笑話。
那個最后那個天使真是搞笑至極(私貨無責(zé)任翻譯):
芭芭麗娜說:你怎把那個老賤人也一起帶上來了?她一直在SM你啊……
天使(面帶邪惡微笑):天使是沒有記憶的……
我這個片子要是拍成A片,肯定比這個電影要賣得好……
“太空英雌芭芭麗娜”作為時尚大片的永生靈感~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3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