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在國內(nèi)上映呢~
——————下面開始搬運內(nèi)容——————
戀曲1980很不錯啊 80年代的北京四川和內(nèi)蒙古,淡然鋪展開的故事有村上春樹的感覺。
#TIFFJP今天第2日 梅峰導演的《#戀曲1980》以80年代的北京為舞臺,講述了3名男女凄美的愛情故事。登場人物始終壓抑著心情,有人逝世也未透露原因。雖然結(jié)束后彌漫著燃燒未盡的感覺,我個人來說并不反感。
從穿著仿佛在巢鴨有賣的令人震驚的紅內(nèi)褲的李現(xiàn)先生開始! 李現(xiàn)先生,很符合復古的氛圍??赐曛?/p>
有幸作為第一批觀眾觀看了《戀曲1980》(以下簡稱《戀曲》),作為非專業(yè)人士,從我的角度談一談對影片的看法,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
【影片畫面:】
以往看過的電影畫面比例基本都是1.77:1(即電視標準的16:9),近年來甚至有許多電視劇為了追求“電影質(zhì)感”,也將畫面比例調(diào)整為16:9,而《戀曲》的畫面比例是1.33:1(即電視標準的4:3),簡單來說就是畫面沒有上下兩條標志性的黑邊。回去特意查了一下相關(guān)資料,1.77:1的比例是80年代后期才提出并沿用至今的,電影的故事背景在80年代早期
終見梁正文。在愛情里敏感且膽小,對活潑可愛的毛榛一見鐘情,再一次相見時因她的神秘越陷越深不可自拔。小心翼翼,不敢去觸碰那條底線,不忍傷害。對熱情獨立的譚麗麗充滿好奇,不舍拒絕,卻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習慣和依賴。崇尚浪漫與自由,最后決定了奔向自由的同時,終于釋懷,問出了心底的疑問,但其實答案似乎已經(jīng)不那么重要了,只是在心中為這一段虛幻的愛畫上一個句號。
毛榛,表面上對男主角欲拒還迎,明知對方心意卻不答應(yīng)不拒絕。但我似乎可以了解。她是被遺棄的孤兒,從小與自己姥姥一起長大
「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么
春風秋雨多少海誓山盟隨風而去」
——《戀曲1980》
沒怎么聽過羅大佑,印象還停留在小時候看見他在電視上唱歌,轉(zhuǎn)著圈搖著腿唱著《光陰的故事》。和90后這一代40歲的年齡差確實令人感覺久遠。
今天點開《戀曲1980》,撲面而來的懷舊感,以及十分認同的歌詞。一直覺得愛情里不要輕易承諾,某個時刻的情感或許濃烈到不能自已,但也只是當下這個時間段內(nèi)的感受。愛是喜歡關(guān)于時間的積分,而不是關(guān)于程度的積分。永遠這個詞太沉重
跌宕!《戀曲1980》影評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78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