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做飯時間,看完了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講述了12個不同職業(yè)、地區(qū)、婚姻狀況的媽媽與他們孩子的故事。
看完以后覺得,選擇全職在家、瘋狂雞娃的媽媽真牛!
對其中在加州雞娃練花滑和在上海每天陪孩子練習8-9個小時琴的兩位媽媽印象深刻。她們的生活重心都是在陪娃練琴或者練功……
這得有多好的耐心與耐力吖!比較印象深刻的細節(jié)是,這兩位媽媽是真的在陪著孩子練,小孩有任何問題,都會及時給予糾正。小時候練過琴的我知道,一味地重復練習并不能有效地提升技藝,最重要的是給到及時反饋
同一個世界,不同的媽,同一個初衷:希望孩子過得好。而好的定義在大千世界的媽媽眼中有萬億種方式:雞娃中的佼佼“雞” :舞蹈、體育、音樂、學習……;健康快樂做自己:開餐廳,做生意,做咖啡,畫畫…… 前者似乎全是父母的自以為,自以為孩子沒有自主意識,以為他們喜歡的和認為好的就是對孩子人生的最佳解法,有的家長甚至還在教育領域小有耕耘,悲乎哀矣。也許他們學歷履歷光鮮,財富無憂,可教育思維還是被拴在了由前者堆起來的密室之隅。人生一遭
看下來有個感覺,基本上媽媽們怎么要求自己,相應地也會如此規(guī)劃和教養(yǎng)孩子。拍攝的細節(jié)感覺非常真實,新加坡卷王媽媽每一幀畫面都寫著自我拼搏,和美國精英華人一樣,都從孩子出生就規(guī)劃好了“賽道”;大理佛系媽媽把一生活成了“十輩子”;非典型海淀媽媽養(yǎng)娃原來是可以這樣放手的,人間百態(tài)啊。大多數(shù)普通人媽媽會不會像我這樣,時而雞娃,時而放養(yǎng),在各種隨波逐流和育兒焦慮的裹挾下,持續(xù)的復盤和思量。
“允許你的孩子學習不如你”
中午寶哥自己錄英語復習視頻,我手賤點開看了一眼,整個人又不好了。寶哥的機械記憶出奇的差,二年級還是分不清拼音字母。更別說又學了英語拼讀,全混在一起,真的是整個晉西北亂成一鍋粥。
字也不認識幾個,剛問過這個字是什么,下一秒又指著同一個字來問。
作為一個被應試教育壓過來的人,不想我的孩子繼續(xù)在這條路上卷,索性將一切交給學校,需要我配合的我也配合,如此母慈子孝。但當我看到他現(xiàn)在還B/D不分,忍不住心梗,也不能差這么多吧。
在我的求學經(jīng)歷中
“了不起的媽媽”全程高能!有看到很濃的愛,但也有虛假的所謂之愛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weigoucun.com/archives/id-88721.html